|
|||||||||||
首页 >> 发证信息公布 >> 热点信息 |
文明创建让生活更加美好—我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
发布日期: 2018年05月11日 |
中国江西网记者 张玉珍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我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乡环境面貌、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 我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首要任务,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国梦”“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热词响彻赣鄱大地。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近年来,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我省始终把公民道德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树立“时代榜样”,通过典型示范、立体式宣传,让核心价值观处处可见、人人知晓。 重点围绕“中国梦”主题,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选树道德模范、学习宣传争做道德模范,“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文明”逐渐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外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如今,在赣鄱大地上,到处涌动着善行义举:“火海”救人的许诺、坚守深山小学执教38年的支月英……他们用奋不顾身的勇敢、无怨无悔的奉献和连绵不断的爱心,谱写了崇德向善江西的生动篇章。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各部门持续开展“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行动,让“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在赣鄱大地蔚然成风。 (二) 从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到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从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到“美丽乡村”建设,从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到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各地坚持把人民的期待变成创建的行动,把人民的呼声作为努力的方向,文明城市创建的脉搏始终与城市发展、群众生活同频共振、息息相关。 景德镇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完成200万平方米棚户区和239条背街小巷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 九江市通过开展“城市管理攻坚年”“百日大会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加大对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形成了一体创建、共同提升的良好格局; 萍乡市大力建设“海绵城市”,雨水通过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设施下渗,并利用河、湖、池塘等水系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让群众行得更安心; 新余市实施城市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投资143亿元用于改造小街小巷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余; 宜春市推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联创联建文明社区等工作长效机制,构建了高效率的服务网络体系,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 各地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因地制宜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扩展绿化面积,建设文化广场,打造主题公园,修建文体活动中心,扩建升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成为广大市民读书学习、健身娱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好去处,群众的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三) 创新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我省始终将改革创新视为精神文明创建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并不断付诸实践。 ——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文明委统筹协调、文明办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 ——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设区市、县(市、区)的公共文明指数进行实地考察、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等,帮助和推动各地整改提升,引导各地重平时、重长效。 ——健全完善“红黑榜”发布制度,强化铁路、民航、银行、工商等领域征信信息运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食品药品违法、金融信用缺失、制假售假,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此外,我省还注重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和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如,抚州市出台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使文明创建逐步走上法治轨道。 继吉安市、赣州市、南昌县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后,今年,我省景德镇市、九江市、萍乡市、新余市、宜春市、井冈山市、瑞金市等15个设区市、县(市、区)又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为推动提名城市在新一轮创建周期开好头、起好步,4月27日,省文明委在南昌召开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助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化拓展,江西正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更加文明的未来。 |
|